|
|
檜意森活村位在嘉義市東區,園區總面積約3.4公頃,以1914年(大正3年)搭建的林業日式宿舍為重點,主要有28棟日式檜木歷史建築、1棟市立古蹟、全台唯二的都鐸式建築、及新建的一心二葉館為主體建築群。因阿里山林業著重在出產檜木,故此地曾有「檜町」的別稱,後因產業發展趨勢改變,將此地重新規劃定義為「以林業文化為核心、舊建物活化再利用之園區」,耗資4憶、4年打造成為嘉義特色文化園區,提供歷史、藝文、休閒、文化等多重元素的新觀光景點,其中「嘉義故事館」(已撤換為其它場館)曾被棒球電影KANO取景為片中近藤教練的宿舍。 |
|
|
|
|
|
|
|
享受SPA泡湯之餘,嘉義協和清淨山莊的秘密森林,也值得您走一遭,順著石弄溪畔鬱蓊而上,鳥類繁多,好空氣配上輕柔鳥語,讓您放輕鬆。嘉義協和清淨山莊位於獨角仙農場後方3公里,在此,您能見到獨角仙飛舞空中。如遊畢 ,時晨猶早,可順道往吳鳳廟、吳鳳成仁地及中華民俗村遊覽,可做為連線一日遊的好地點。 |
|
|
|
|
|
|
台南縣白河鎮有『蓮鄉』之名。有種植面積最大的蓮花田。有產量冠於全國的蓮花產品。有全國唯一的『白河蓮花節』。 這些都是你應該到白河來看蓮花的理由。 這裡還有,飄著荷香的人情味,更是你要到這裡來度個假,放鬆心情的原因。 |
|
|
|
|
|
|
一般遊客所認識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大抵為新站和舊站(沼平車站)附近一帶。沼平原本是一伐木的村落,因為旅客連年增加,陸續開設不少的商店及飯店,而成為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最早開發的遊客據點。1981年興建了大紅柱的宮殿式新站,阿里山公路也於隔年通車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更形熱鬧,而新站附近的旅館和餐飲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形成繁華的商圈,舊站反而沒落了。阿里山向以「鐵路、森林、雲海、日出及晚霞」五奇著稱。 |
|
|
|
|
|
|
一談到嘉義市的小吃,就非得介紹文化路夜市不可,這裡是愈夜愈美麗。許多慕名前來老饕,絕對不會錯過整條道路兩旁,佈滿了美味可口小吃店,是一家接著一家,讓人為之眼花撩亂。這裡有五十年歷史的春捲,不必等到清明節平日就可以輕輕鬆鬆,品嚐道地的春捲;當然蚵仔煎,肉圓以及鹹米糕等等,都是少不了的。就連遠近馳名的噴水池雞肉飯也位在文化路夜市地段。
|
|
|
|
|
|
|
又名南潭,位於嘉義市東北郊仔頂附近,相傳西元1620年荷據時代荷蘭人在八掌溪的支流鹿寮溪築壩,近年來,熱心民眾在蘭潭水庫環湖公路東側開發出蘭潭後山(又名筍寮山),由於山勢不高,距離市區近,交通便捷,成為休閒的好去處 |
|
|
|
|
|
|
位在嘉義公園內,高度62 公尺的「射日塔」,造型取諸於阿里山神木,其褐色鋁條之紋理似神木之外皮,至中間留有高40 公尺的「一線天」,內部設有取材自原住民「射日神話」的青銅雕刻,此優美神話闡示人類繼往開來的傳承精神,富有振奮人心的社教意義。 |
|
|
|
|
|
|
日本人為取得阿里山珍貴木材,興築了阿里山森林鐵道,以北門驛做為終點站,百年來,北門驛經歷了林業史的興衰、森林火車的觀光熱潮,到現在因八八風災重創森林鐵道,火車停擺,陷入難得的冷清。驛站兩旁,設有森林火車發跡史的介紹,及兩列火車廂,滿足遊客獵景的欲望。建於30年代的玉山旅社,與北門驛隔街呼應,同為因林業而生的時代產物,這幢原為生意人下榻休息的販仔間,現在改為音樂流瀉的復古咖啡館,點一份小點,來杯茶,倚著木窗櫺,聆聽黑膠唱片放送的古老曲調,眺賞北門驛,即使發呆,也是種愜意呢!玉山旅社也不定期舉辦免費的藝文講座、周五晚上有學生影展賞析,肩負起文化推手的重任。 |
|
|
|
|
|
|
成立於七十八年七月一日,校區占地13213公頃,校園優美環境怡人
|
|
|
|
|
|
|
在民雄鄉義檢山墳場附近,有一棟廢舊的三層紅磚西班牙式建築樓閣,多年來一直被傳為鬼屋,在當時算是非常富有的人才住的起 |
|
|
|
|
|
|
嘉義縣府歷經多年努力、共耗資8億多元完成的表演藝術中心,是以文化公園的概念設計而成,涵蓋非常廣泛,除了對表演文化的推展外,還兼備了觀光休閒的特色。 |
|
|
|
|
|
|
隸屬於中央廣播電台的民雄分台,在日據時代的名稱是「民雄放送所」。現今成立「廣播文物館」,並對外開放參觀,它不僅是一座活的廣播博物館,更因特殊的建築風格,成為嘉義歷史建築之首,還名列全國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
|
|
|
|
|
|
|
白河蓮花節
白河蓮花節是一項產業結合文化的活動,起於民國84年白河鎮農會為打開白河蓮子、蓮藕的巿場知名度而舉辦的蓮花觀光季;翌年文建會全國文藝季的白河蓮花祭,更讓白河蓮花小鎮的美名響徹全台;因遊客反應熱烈,農會乃決定自86年起將其改為常態性年度活動;每年到了6月到8月這個時節,在絢爛的陽光下迎風搖曳的蓮花總會吸引大批的遊客到白河觀光賞蓮,遊客莫不抱著參加嘉年會的心情,到此地參加結合觀光、旅遊、 藝術、美食相關的物品一系列活動,
|
|
|
|
|
|
|
東石漁人碼頭規劃以「風」、「陽光」、「魚」、「船」、「海洋」以及「燈塔」等元素,呈現出多重海洋風貌,重塑漁人碼頭的意象及荷蘭風味的入口意象。東石漁人碼頭希望以新鮮漁產及夕陽美景等資源作為觀光賣點,以港區景觀、文化特色、休閒遊憩及自然生態資源等,打造特有的主題意象,營造出一個具主題特色的觀光據點,繁榮地方經濟。目前東石漁人碼頭,主體設施包含海洋文化館、特產館、商店街、觀海亭、浮橋市場、海邊漫步平台等,並結合原有的漁港功能,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走入東石漁人碼頭即可看見仿荷蘭風車;夕陽林蔭堤道散步之外更可觀看林立的蚵棚;碼頭區則有牽罟、蚵殼、漂流木等裝置藝術,展現沿海獨特風俗民情;親水沙灘可堆------ (詳全文) ------ |
|
|
|
|
|
|
經由中山高速公路北上/南下至耐斯松屋百貨
可經由264公里處嘉義交流道下--經北港路往嘉義市區--左轉世賢路一段經新生地下道過忠孝路--抵達耐斯王子大飯店【車程約25分鐘】
經由南二高速公路北上/南下至耐斯松屋百貨
可經由290公里處竹崎交流道下--經159縣道往嘉義市區--接林森東路--右轉新生路至忠孝路口--抵達耐斯王子大飯店【車程約30分鐘】
由本旅館至耐斯屋百貨,車程不用十分鐘 |
|
|
|
|
|
|
文化夜市位於嘉義市中心,為嘉義最繁華熱鬧的街道,沿路有各式各樣的商店,文化路白天為一般車道,晚上則成為行人徒步專用道,文化夜市延伸有四、五百公尺。
夜市中有許多聞名的道地小吃,有知名的嘉義雞肉飯、好吃香腸、羅山米糕、粿仔湯、蓮子湯等家鄉風味小吃與古早味十足的傳統豆花,不容錯過,等您來品嘗,還有方塊酥名特產,記的來份當伴手禮。喜歡逛街的您可以找到最新潮的流行服飾、飾品店與小玩意,文化夜市是找尋喜愛的物品的最佳去處。
~經由中山高速公路北上/南下至本旅館
可經由264公里處嘉義交流道下--經北港路往嘉義市區--左轉世賢路一段至【文化路左轉車程約5分鐘】可到達東億汽車旅館
經由南------ (詳全文) ------ |
|
|
|
|
|
|
由本旅館出發經博愛路直走車程約十五分
除了周一休息外,每個禮拜二~日,都有熱鬧滾滾的夜市,不管是吃喝玩樂樣樣皆有,著名的夜市小吃,火鍋.豆花.蒙古烤肉,都有接受過媒體採訪,來夜市一定不能錯過喔! |
|
|
|
|
|
|
http://travel.chiayi.gov.tw/e9811/ |
|
|
|
|
|
|
http://www.tbocc.gov.tw/e-tour.asp |
|
|
|
|
|
|
奮起湖
因阿里山森林鐵路而興起的奮起湖,其實是條商號聚集的小巷弄,歷史悠久的雜貨店和餅店,令許多遊客留下美好記憶.2004年的一場祝融,讓奮起湖老街頓時剩下一半,在後半重建區中你可以買到奮起湖各式的到地特產,包括充滿古早味的鐵路便當、燒酒雞料、草仔粿..等
|
|
|
|
|
|
|
奮起湖手工麻糬
2006新產品畚箕湖手工麻糬-採用阿里山瑞里地區高山香糖與小麥米製作、外表裹以香糖粉的手工麻糬,吃起來滑Q可口,濃香軟嫩,洋溢著濃濃的古早味。 |
|
|
|
|
|
|
阿里山遊賞雲海森林
沿著18號省道往阿里山行駛,道路寬廣又平整,開起車來十分順暢,隨著山勢越來越高,空氣也愈來愈清新,兩旁茂密的森林一路後退,不時有雲霧飄起,如果在三、四月櫻花季時開車上山,兩旁的櫻花爭奇鬥豔,象是將整條公路換上迷人新裝.
|
|
|
|
|
|
|
達那伊谷茶山部落
達那伊谷、茶山部落,是阿里山皺族的故鄉,境內的達那伊谷更是台灣高身鲴魚復育最成功的地方.行駛在山美公路,蜿蜒的山路一路由中海拔通至低海拔,沿途山光水色和茶山特有木造涼亭,彷彿在歡迎遊客到來.
|
|
|
|
|
|
|
獨角仙農場
提及靈基牧場,大家耳熟能詳,但若是說到獨角仙農場,可能是陌生的。靈基牧場並沒有改名字,只不過一個因緣際會,讓他成為現今的獨角仙休閒農場。此區無污染、無農藥、無光害、富含腐質土等優質環境,很快地,吸引昆蟲的進駐,獨角仙就是最好的例子。可惜的是每到夜晚,獨角仙受到來往車輛的影響,成了一隻隻的屍體。農場老闆因而將這些屍體轉變成標本,特別設置標本館,讓民眾前來參觀。在培育照料下,頗有成績。加上解說與生態的結合,讓遊客感到意猶未盡。
|
|
|
|
|
|
|
阿里山森林隧道
是唯一的鐵路平地路線。建築材料完全使用檜木,具有濃厚的日本味。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積極開發阿里山沿路山區的林業,開採台灣檜木林,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被一名日本技工小池發現,開啟了日後調查、開發之路。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七月,大阪的合名會社藤田組展開森林調查、鐵道工事等事項。
|
|
|
|
|
|
|
隙頂
位於阿里山公路四十公里附近,是阿里山公路鄰近的觀霧地點,也是欣賞日出的地方,故在昔時被名為「曦頂」。在當地農民與藝術家組成休閒農業區之後,此地不再只是過門不入,停在這裡的遊客也可以一覽高山風光,享用美味的佳餚,品嚐茶與咖啡。昔時這裡也有一段人文開拓的歷史故事。原來,隙頂屬於番路鄉公田村,早期產業以製炭、採藥、抽藤、鋸板、伐樟取腦、剝棕櫚皮、造紙為主。地名則源自於先民取道孔隙入山,依此地形特徵而得名。氣候上,屬於暖溫帶至亞熱帶交會區,因此,得天獨厚的環境造就了許多的農產品。如金萱茶、青心烏龍茶、甜柿以及蝴蝶蘭。此外,還有充滿特色的野菜,如仙韭菜、芥蘭菜仔、高山大豌豆、龍鬚菜、明日葉等等------ (詳全文) ------ |
|
|
|
|
|
|
仁義潭
位於番路鄉境內,主要是引八掌溪之水,佔地面積約3.66平方公里,是屬於一種離槽氏人工土石壩水庫。主要供應嘉義縣市的用水。除了蓄水之外,湖面波光的景色也是不能錯過,長達8.9公里的環潭公路,沿途設有涼亭、座椅、長堤等,可供賞景、休憩、放風箏,休閒活動應有盡有,不論是動態或是靜態,皆是假日、平常休閒的好去處。
|
|
|
|
|
|
|
興建:明治 43年(1910)
位置:嘉義市共和路 482號
阿里山森林鐵路因有「螺旋狀鐵道」、「Z字型爬升」、「千分之 62.5爬坡」等罕見的特色而聞名國際。北門驛係阿里山鐵路的起點車站,車站建築全部使用阿里山的高級紅檜建材,造型古典雅樸。
日治時期,林業開發為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北門驛附近有林業辦公廳舍、貯木池、製材所、火車修理廠、營林俱樂部等機關設立,木材產業使用功能完整,北門驛成為阿里山砍伐木材的集散中心,地位重要。
光復前由台灣拓殖株式會社經營,光復後改隸林務局。民國 62年10月,北門新站落成啟用,北門驛功成身退。阿里山森林鐵路運送------ (詳全文) ------ |
|
|
|
|
|
|
興建:昭和18年(1943)
位置:嘉義市公園街42號(射日塔前)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兩棟建物乃日據時期嘉義神社附屬的齋館及社務所,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列為市定古蹟,其創建於昭和18年(西元1943年),齋館係前往神社祭祀前齋戒和準備的地方,而社務所為神社行政管理辦公處。
該兩棟建築物屬日本「書院造」的建築形式,使用天花板、紙橫拉門、外廊道等建築要素。而屋頂屬「入母屋式」形式,類似中國傳統的歇山頂,其屋簷、屋脊、破風、垂脊、正脊均使用日式之建築元素。屋身外壁之上端有船形肘木(斗拱),下半部採「真壁」形式。台基為低矮干闌式作法,而門窗方面,門多採橫拉門,只有少數屬推拉門------ (詳全文) ------ |
|
|
|
|
|
|
二OO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北半球的夏至日,台灣 ‧ 嘉義博愛路與世賢路口矗立的六座北回歸線歷年標誌群正式啟用,是全球第十處興建北回歸線標誌的地方。
北回歸線標誌是北溫帶與熱帶的界碑,極圈碑、回歸線標誌、赤道碑同屬世界性重要地標,以區分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南溫帶、南寒帶等五帶。 嘉義市的北回歸線標誌群,位於嘉義市西南交通要衝之地,基本上是一群路口地標,分屬四個年份。雖然小巧玲瓏,卻兼具交通觀光、歷史文化、地球科學教育意義。
目前靠西北方的中央安全島上建有「圖文碑記」一座,大理石刻簡要說明立標重點,附上簡圖更能使人充分了解十八世紀末葉北回歸線曾經靜悄悄的飄過這個路口,而且與嘉------ (詳全文) ------ |
|
|
|
|
|
|
位置: 今吳鳳南路八掌溪上軍輝橋旁
行嘉吊橋位八掌溪畔,是嘉義何明德行善團興建之第330座橋且是迄今所興建橋樑中長度最長的,其興建款及人力完全由該團獨自完成。橋於2006年11月26日動工,2007年9月23日完工,總計歷時10個月,全長297公尺、高33.2公尺、寬1.65公尺,是座雙跨三墩的吊橋,為行人行走安全及避免強風致橋身晃動,施工時在橋上鋪設鋼樑和支撐步道木板,兩側設置木造的高低扶手及鋼架底座;另為增加吊橋的穩定度,橋面下兩側特別安裝蜈蚣腳鋼索加以固定。
吊橋北岸長達3.1公里為種植台灣欒樹的自行車道,南側則是興仁段的河濱運動公園及親水公園;加上興村段上之河------ (詳全文) ------ |
|
|
|
|
|
|
位置:嘉義市大雅路與啟明路交叉路口
電話: 05-2786228
象徵族群融合的二二八紀念公園,座落於啟明路與大雅路交叉口,總面積約 0.7 公頃,紀念館內規劃有展覽室,會議室,資料室等,整個紀念館係以半埋於地下的方式興建,具有「出頭天」的意義。諸羅哭牆、諸羅年輪、藝術銅門及 27 公尺高的紀念碑…等八處景點,分別具有特殊的意義。
|
|
|
|
|
|
|
位置:嘉義市中山路與垂楊路之間文化路段
每當華燈初上,販賣各形各色的衣物、水果、小吃等攤販陸續上市,轉眼之間文化路變成熱鬧的夜市,兩旁商店櫛比,各種傳統小吃美食小吃林立,逛街人潮洶湧,熙往攘來彷若不夜城。
文化路夜市美食小吃的名氣響亮,無論是南北口味,或是傳統與現代的餐飲,都能滿足您的食慾,慕名前來的老饕絕不會錯過。
|
|
|
|
|
|
|
位置 : 嘉義市公園街 46 號 ( 嘉義公園內 )
電話 : 05-2751357
高度 62 公尺的「射日塔」,造型取諸於阿里山神木,其褐色鋁條之紋理似神木之外皮,至中間留有高 40 公尺的「一線天」,內部設有取材自原住民「射日神話」的青銅雕刻,此優美神話闡示人類繼往開來的傳承精神,富有振奮人心的社教意義。
本塔入口處有象徵台灣守護神的雲豹銅雕一對,塔的底層為「忠烈祠」,頂層為咖啡餐廳兼瞭望塔,塔頂斜面設有-巨型市花-艷紫荊,美麗搶眼。自頂樓可眺望嘉義市全景,山城美色盡收眼底。
|
|
|
|
|
|
|
位置:嘉義市鹿寮里紅毛埤 187 號之 4
蘭潭位於嘉義市東郊山仔頂附近,距市區三公里,古稱「紅毛埤」,相傳為三百年前荷蘭人所鑿之埤,故稱「蘭潭」。荷人據台時,截八掌溪水入此,築堰為阜,灌溉王田一帶,荷蘭東印度公司直營王田,明鄭尚存,入清漸廢,惟地名仍存在。日據時代,「水的長城」 -- 嘉南大圳規劃工程師八田與一在他所負責亞洲最大規模水利工程中,將蘭潭築堤為霸作為自來水廠的儲水池,至今仍是嘉義地區自來水主要供應源。
其自然資源相當豐富,根據最近嘉義大學調查報告:昆蟲一百六十七種(如:鳳蝶、天牛、蜻蜓、葉蟬、蚜蟲 … ),藥用植物七十四種(如:麥門冬、地膽草、雞血藤------ (詳全文) ------ |
|
|
|
|
|
|
位置 : 嘉義市忠孝路275號
電話: 05-2788225
文化中心現有博物館、圖書館、音樂廳等三棟建物,加上美麗精緻的庭園、整個文化園區佔地五千多坪。博物館地下室為嘉義市交趾陶館,一至四樓設有各類展覽室。圖書館規劃有閱覽室、視聽室、書庫。音樂廳配置專用座椅,可容 1113 席,舞台布幕以國畫大師林玉山作品「蓮池」為圖案,使用綢緞以手工編織。
音樂廳北側水池,在日據時代配合阿里山鐵路運輸,做為浸貯木材之用
,又名「杉池」,當時池旁植樹,濃蔭蔽天,垂釣林下,悠然自得,「檜沼垂綸」曾為諸羅八景之一。八十七年經張博雅市長爭取經費加以規劃整理,保------ (詳全文) ------ |
|
|
|
|
|
|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之美早已聞名全省,憑著其天然美景而成為觀光勝地。至阿里山可搭小火車,沿途風景優美.植物景觀.山林景色盡收眼底。來到阿里山一定不會錯過到祝山關日出、雲海,欣賞自然的奇異變化。阿里山有許多值得遊覽的好地方,姊妹潭、受鎮宮、阿里山神木、慈雲寺、三代木等,絕對令您不虛此行。
交通資料:
嘉義市北門火車站搭乘阿里山森林小火車.或以台18線阿里山公路為主要遊覽路線.
|
|
|
|
|
|
|
來吉風景區屬嘉義縣阿里山鄉,海拔1000公尺,來吉原名拉拉吉,是個鄒族的部落,為影歌星湯蘭花的故鄉。來吉風光明媚,一年四季如春,有翠綠的山巒梯田桂竹林和清澈的阿里山溪,自然風景極為優美。塔山為鄒族人心目中的聖山,喜歡登山的朋友,可自登塔山的山道前往,沿途可欣賞塔山關、瞭望台、水仙洞等美景。
【交通資訊】
以155號道路為聯外道路,汽車轉搭不便,建議遊客自行驅車前往。
|
|
|
|
|
|
|
曾文水庫是全省第一大水庫,位於嘉義縣大埔鄉,眺望四周,山光水色、層巒疊翠。曾文水庫除了有蓄水、防洪、發電的功能,還有觀光的價值,是個多元的水庫。其觀光據點有曾文青年活動中心、鳥宮花園、大壩景觀區等,是一理想的渡假勝地。
【交通資料】
以台3線及嘉南專2號公路為聯外道路,有關旅遊諮詢請洽:曾文水庫管理局06-5753251
|
|
|
|
|
|
|
含苞待放的蓮花,在綠葉襯托下,煞是好看,在蓮花田偶爾見到蓮農穿梭其間採蓮子的鏡頭,又是另種意境,白河鎮為讓眾多的民眾齊享蓮花之美,啖蓮花美食推出的<產業文化蓮花節>,這項都市人難得享受的蓮花盛宴不親身體驗,很難瞭解箇中之美。
|
|
|
|
|
|
|
每年農曆3月,大甲鎮瀾宮遶境進香至新港奉天宮,現已成為台灣的宗教聖地。
|
|
|
|
|
|
|
一個草木扶蔬綠草如茵,可以讓孩子學習、遊戲場樂園及人們緬懷新港譯站風華回憶的場所。
|
|
|
|
|
|
|
老牌生炒鴨肉羮是將處理過的新鮮鴨肉以蔥蒜、辣椒、五印醋等大火爆炒,再與筍絲、鴨骨湯烹煮、勾芡,譜出鴨肉絕佳口感。
|
|
|
|
|
|
|
粉圓與糖水講求手工與天然,並採當天現做現賣。飽滿剔透、Q滑順口的粉圓不時在嘴中頑皮的彈跳著,配合著清甜不膩的糖水,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的吸著。
|
|
|
|
|
|
|
大興宮為三級古蹟,在清朝時期曾為笨港縣丞署的所在,也曾是登雲書院的講堂。由王得祿將軍取名曰大興宮,亦即香火大興大旺之意。 |
|
|
|
|
|
|
王得祿墓為一級古蹟,墓前的石刻次為石翁仲、石馬、石羊、石虎各一對,氣派非凡,為目前台灣首屈一指的清代官宦古墓。
|
|
|
|
|
|
|
以「香的文化保存與推廣、開創香藝新紀元」為目的,除展示文物資料外,有香料植物的栽植,並提供DIY體驗,讓香藝文化融入生活。 |
|
|
|
|
|
|
興建於五十二年、編號25號的新港農會倉庫,由於保有原建築結構,新港文教基金會為活化閒置空間,讓這座老舊米倉,重現新港文化的新生命。
|
|
|
|
|
|
|
庭園中薄荷、紫蘇、迷迭香、薰衣草,香氣喧嘩,店內販售在地特產重新包裝而成的伴手禮,所提供的餐飲美食絕不使用人工色素香料、味精、回鍋油,美味又健康。 |
|
|
|
|
|
|
乍見料理表面似乎沒調過味,送進嘴時心彷彿跟著笑開了!獨特粉腸滑入口中滷香四溢,內餡瘦肉如跳躍般具有嚼勁,搭配特製醬料,獨特美味撼動味蕾。店家全程遵照古法並以耗時純手工煉製,用心遠傳千里,連日本人都不辭辛苦而來。
|
|
|
|
|
|
|
佔地約 8.6 公頃的植物園隸屬於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為熱帶經濟樹種之栽植試驗地,兼以母樹園之形態經營,栽植之樹木多屬人文特色的植物,如著名的桃花心木、肯氏南洋杉、黑板樹、巴西橡膠樹…等。
園區內群樹挺拔林立,自然樸實中充分呈現林場的幽靜氣息,小徑蜿蜒,林蔭蒼鬱,古樸的「林場風清」嘉義八景之一的石碑,訴說本園享有的美譽。
|
|
|
|
|
|
|
位於文化中心園區的市立博物館,負責相關文物的蒐藏、研究、展示與教育。在固定展示方面,規劃有地質廳、化石廳與陳澄波紀念室。而特別展示空間三處,不定期換檔展出,另設置交趾陶工坊與研習教室,以符需求。
|
|
|
|
|
|
|
高度 62 公尺的「射日塔」,造型取諸於阿里山神木,其褐色鋁條之紋理似神木之外皮,至中間留有高 40 公尺的「一線天」,內部設有取材自原住民「射日神話」的青銅雕刻,此優美神話闡示人類繼往開來的傳承精神,富有振奮人心的社教意義。
本塔入口處有象徵台灣守護神的雲豹銅雕一對,塔的底層為「忠烈祠」,頂層為咖啡餐廳兼瞭望塔,塔頂斜面設有-巨型市花-艷紫荊,美麗搶眼。自頂樓可眺望嘉義市全景,山城美色盡收眼底。
|
|
|
|
|
|
|
蘭潭又名南潭,位於嘉義市東北郊仔頂附近,相傳西元1620年荷據時代荷蘭人在八掌溪的支流鹿寮溪築壩,到了日據時代,日本人又築壩把蘭潭作為自來水廠的儲水池,直到現在蘭潭依然是嘉義自來水廠的蓄水庫,提供嘉義市的飲水灌溉。蘭潭潭水清澈見底,四面岡陵起伏,山光水色,潭水若遇月夜朦朧,如詩如畫,故「蘭潭泛月」列為嘉義八景之一。沿岸的環湖公路,環湖巡禮可見觀景樓,立於樓頂蘭潭一覽無遺。
蘭潭周圍丘陵起伏,林樹參天,梅樹成林,西南高處有三信亭,供遊人歇息之用,俯瞰全市風景盡收眼底,且潭畔休憩設備完善,是假日休閒理想去處。蘭潭繁雜的植物林,不但提供鳥類良好的隱蔽,也提供豐富的食物,豐富的鳥類資源,達六十多------ (詳全文) ------ |
|
|
|
|
|
|
嘉義是交趾陶的故鄉,日本甚至稱之為「嘉義燒」,交趾陶的藝師大都在嘉義學藝。台灣民間簡稱交趾陶為「交趾」、「交趾尪仔」、「交趾仔」,早期多應用在寺廟建築裝飾,其傳統題材以漁、樵、耕、讀等人物為中心,搭配蟲魚鳥獸、花草器物及戲文場景,主從分明,畫面和諧。
交趾陶多按裝在廟宇高處,常見於牆堵、大脊、博脊、規帶、山牆鵝頭、鳥踏、墀頭、照壁等處,由於交趾陶色彩溫潤及鮮豔兼具,恍如寶石翡翠,絢麗燦然,逐漸從廟宇走入客廳成為民間蒐藏的珍品。
被尊稱為台灣交趾陶開山基祖的葉王,於道光六年 (1826) 在嘉義出生,年少時與來台建廟作交趾陶的廣東師傅幫工習藝,加上天生的資質,造就成台灣交------ (詳全文) ------ |
|
|
|
|
|
|
|
|
含苞待放的蓮花,在綠葉襯托下,煞是好看,在蓮花田偶爾見到蓮農穿梭其間採蓮子的鏡頭,又是另種意境,白河鎮為讓眾多的民眾齊享蓮花之美,啖蓮花美食推出的<產業文化蓮花節>,這項都市人難得享受的蓮花盛宴不親身體驗,很難瞭解箇中之美。 |
|
|
|
|
|
|
蘭潭周圍丘陵起伏,林樹參天,梅樹成林,西南高處有三信亭,供遊人歇息之用,俯瞰全市風景盡收眼底;潭畔休憩設備完善,為假日休閒理想去處。蘭潭繁茂的植物林,不但提供鳥類良好的隱蔽,也提供豐富的食物,豐富的鳥類資源,達六十餘種,是嘉義市民賞鳥、遊憩的熱門去處。每逢假日總是遊客絡繹不絕。近年來,熱心民眾在蘭潭水庫環湖公路東側開發出蘭潭後山(又名筍寮山),由於山勢不高,距離市區近,交通便捷,且步道設施完善,短短數年間,名聲日噪,筍寮山不僅成為嘉義地區登山健行民眾的最愛,也吸引不少來自外地的觀光客。 |
|
|
|
|
|
|
本車站是由台灣紅檜木建造,在民國元年阿里山鐵路全線通車前興建完成。舊北門車站在20年前興建新站後,即轉為車廂檢修人員之辦公室。本站面積28.5坪,主要分為辦公室、票房、候車室三部份。阿里山森林鐵路在未銜接縱貫鐵路嘉義車站之前,本站是森林鐵路蒸汽小火車的起點,也是阿里山鐵路貨運集散地,阿里山鐵路沿線的民生物資也都由此運上山。 |
|
|
|
|
|
|
自日治時期起,嘉義市以大通(中山路)、二通(中正路)及文化路各具特色的商店與販售商品,成為嘉南平原上最熱鬧的商圈。文化路夜市美食小吃名氣響亮,包括大江南北點心、道地嘉義火雞肉飯、豆漿豆花、傳統春捲、異國料理,還有北部吃不到的薑汁番茄、半夜才開賣食材來自東石的蚵仔煎……等,滿足老饕們的味蕾,服貼了每張挑剔的嘴,慕名前來的美食行家們絡繹於途。 |
|
|
|
|
|
|
高度 62 公尺的「射日塔」,造型取諸於阿里山神木,其褐色鋁條之紋理似神木之外皮,至中間留有高 40 公尺的「一線天」,內部設有取材自原住民「射日神話」的青銅雕刻,此優美神話闡示人類繼往開來的傳承精神,富有振奮人心的社教意義。本塔入口處有象徵台灣守護神的雲豹銅雕一對,塔的底層為「忠烈祠」,頂層為咖啡餐廳兼瞭望塔,塔頂斜面設有-巨型市花-艷紫荊,美麗搶眼。自頂樓可眺望嘉義市全景,山城美色盡收眼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