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隆廟口夜市 |
 |
 |
|
台灣各地有歷史的鄉土小吃區,大都伴隨位於市集、香火鼎盛的廟宇而產生,稱為廟口小吃。基隆奠濟宮的廟口小吃,更因有口皆碑,引來的食客多於香客,形成以美食取勝的的觀光區。而聞名全台的基隆市廟口小吃已有三、四十年的歷史了。位於基隆市仁二路旁的奠濟宮周圍,從愛二路至愛三路之間的仁三路,小吃種類眾多,短短三、四百公尺,卻聚集了有近二百個攤位,走在其間,所有美食都能一一品嚐。夜市中每位經營的老板都巧心創作口味和料理,用料實在而且價錢公道、色香味俱全;也難怪每天這兒都相當的熱鬧。著名小吃有鼎邊趖、天婦羅、肉羹、蚵仔煎與魯肉飯….等,應有盡有,不論是海鮮還是香烤雞肉、水果冰品,各種小吃口味道地,一路吃下來就像是走遍了整個台灣,除了本地人愛來這裡打打牙祭觀光客還相偕而來呢!基隆廟口營業時間很長,一直到凌晨二、三點,都還可見許多小吃攤香氣騰騰呢 |
|
|
|
|
九份 |
 |
 |
|
九份地區保有著純樸的舊日生活風貌,除了首屈一指的山海風光外,其自成一格的礦山文化、採金歷史,更值得玩味。穿梭在老街中的 一般遊客,因缺乏行前的認知與準備,往往只吃喝名產、走馬看花一番,無法真正體會九份的內斂之美,造成到了九份卻有「找不到電影 場景」的疑惑,反有貧窮落後、髒亂破舊的失望感。其實,來到九份是為了看古味盎然的老街、重溫質樸的人文風情、抒發思鄉情懷、尋 找復古靈感....,這才是九份散發的獨特神情。
|
|
|
|
|
和平島 |
 |
 |
|
和平島公園原名社寮島,為基隆七個屬島之一,位於基隆港港口附近,以氣候影響及海水的侵蝕,造就了奇形怪石地形景觀,和平島北面臨海,因為緊鄰市區,成為基隆地區相當熱門的景點,也因此特別規劃為和平島濱海公園,最新的地標是大旗魚的雕塑,海水游泳池與兒童戲水區是夏日最受歡迎的地方,岸邊岩壁峻峙,岩石受強海蝕作用被分割成一大塊一大塊如榻榻米狀平舖的千疊敷岩又稱為豆腐岩,蔚為奇觀;此外,萬人堆、蕃字洞、蕈狀岩、海蝕溝等皆令人讚嘆大自然造化之美 |
|
|
|
|
八斗子忘憂谷 |
 |
 |
|
八斗子位於和平島的東南側,現今突出東海與基隆嶼遙遙相對的小半島,突出於東海和基隆突出於東海和基隆港遙遙相望,背倚深奧山北麓,三面臨海,太陽東昇景色宜人日出映照,蔚為基隆八大奇景之一,蔚為基隆八大奇景之一,沿著環山道路而上,即是現在的八斗子海濱公園,目前已規劃為海洋科技博物館的海崖生態區,未來將由海洋科技博物館規劃使用,海濱公園亦設有觀海平台,登高臨上即可與藍天、碧海、和風相擁之樂; 忘憂谷位於八斗子和長潭里間的一個V型山谷,整個谷地綠草如茵、起伏有致,近看八斗子漁港、遠望海中的基隆嶼,還可拾階而下。置身其中叫人「忘」卻所有「憂」煩! 循崖頂旁小徑下行,可至一片寬約20公尺的海灘,海灘遍佈海蝕平臺、豆腐岩等地質景觀 |
|
|
|
|
碧砂漁港 |
 |
 |
|
碧砂漁港為著名的觀光漁市位於基隆市區大約八公里處,由基隆市往濱海公路方向走過海洋大學不久後即可到達,兩棟主要長形建築物,分別是「漁市場」和「飲食街」。漁市場內匯集了數十家生鮮海產店,供應各式各樣漁產,從遠洋、近海、沿岸、養殖應有盡有,以小管、各種螃蟹為主。旁邊的飲食街除可在店內點菜外,也可將選購之海產交給店家代為料理。碧砂漁港為基隆新興的漁港,發展方向以休閒觀光為主,是目前政府極力發展海上觀光業的一處主力港口。到了碧砂漁港,多的是各式各樣的活海鮮任君挑選,重新規劃的魚市內,如同廟口小吃整齊的規劃讓您一目了然 |
|
|
|
|
白米甕砲台 |
 |
 |
|
白米甕砲台位於基隆港口西岸高地,與東岸的和平島互為犄角,共扼住基隆港門,形勢非 常險要,可能早在三百多年前的西班牙及荷蘭佔據時期即曾置砲台,故白米甕砲台又有 「 荷蘭城砲台」之稱。白米甕砲台的創建年代在光緒年間,中法戰爭時,法軍曾登陸佔領 它。今日所見之形貌,則為日據時期由日軍就其址改建而成 。 |
|
|
|
|
二沙灣砲台海門天險 |
 |
 |
|
二沙灣砲台位於基隆港東岸為當年劉銘傳所建,是一個抱山式砲台為國定一級古蹟,一九七九年,基隆市政府規劃整修。全砲台區可區分為東砲台區、北砲台區、古井、古墓區、通道階梯、營盤區、大城門、城垣、下山步道等。東、北砲台區在劉銘傳時代原有八座砲,可防守基隆內、外港。
清道光二十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英軍意圖入侵台灣,當時台灣道姚瑩以基隆港口寬深,乃根據地形,在境內正對港口的二沙灣山上建造砲台,築大小砲墩八座,砲台城門上懸有「海門天險」石刻方匾,並派兵駐守。現在的二沙灣砲台,根據記載是劉銘傳帶領「銘軍」抵達基隆,第二天法艦就跟蹤而來,雙方在基隆大沙灣展開激烈砲戰,官兵在劉銘傳率領下擊退法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