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景點最新優惠影音相簿特約購物問答評鑑討論登入註冊業者首頁
简体
手機版beta
位置:首頁 > 彰化縣 > 鹿港 >
Facebook Plurk
麗景經典汽車旅館
簡  介
優惠訂房
住宿:0元起
最新消息
優惠活動
   收藏指數+
住房介紹
附近景點
交通指南
相關連結
連鎖分館
精選相簿
附近景點:
 龍山寺      
乾隆五十一年建,號稱台灣紫禁城。格局宏偉典雅結構精緻。共有四進三院,自外而內分別有山門、三川殿.正殿和後殿,其間依序有前、中、後三庭居間區隔,優美獨特的戲亭是寺內最具特色的一項建築。

龍山寺

 天后宮      
康熙二十二年福建水師施琅奉湄洲媽祖寶像來台,雍正三年建廟奉祀,廟宇莊嚴,壁畫詩題石刻雕精細雅緻,堪為寶島工藝寶庫。
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民前二百廿一年,係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信徒遍佈於台灣各角落,終年香客絡繹不絕,每逢農曆一月至三月間的進香旺季,更是人潮洶湧,水洩不通。
鹿港天后宮湄洲媽租不但神靈顯赫,香火鼎盛,更因廟宇年代久遠規模宏偉,而聞名遐邇。

天后宮

 新祖宮      
本省唯一由乾隆皇敕建之媽祖廟,地位尊崇。採宮殿式建築,規格完備且氣象巍峨。廟埕石碑併立,詳載大將軍福康安平定林爽文叛變之事蹟,史物昭彰,發人省思。官服裝扮之金、柳將軍則威儀十足,蔚為特色。

新祖宮

 文開書院      

簡介
清道光四年由鄉賢鄧傳安倡建,日茂行林文濬贊助,藏書共二萬餘部三十萬冊,造就進士、舉人、秀才甚眾,為古鹿港文化搖籃。

倡建
道光四年﹝西元1824年﹞,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認為鹿港雖文風已盛,然非縣治所在,學子苦無就學場所,乃倡同「八郊」建立書院,其中尤以八郊首富林振嵩之子林文濬出力最多。

命名
書院名為「文開」,乃是為了紀念明末的大儒沈光文﹝字文開﹞。沈氏在荷蘭人佔據台灣時期來台,教導人民讀書識字,有「台灣漢文化之祖」的美譽。

全盛
書院建成,購書三十餘萬冊,以供生員研讀,並延聘進士蔡文芳等當代名儒執掌教席。道光至光緒年間,鹿港共出了六位進士、九位舉人以及一百多名的秀才,實是鹿港文化的搖籃。

中衰
日治時期,日本人在鹿港設立公立學校,且擔慮儒生聚會容易引發事端,乃禁止書院的一切活動。其後曾因日本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之到訪而改稱為北白川宮紀念堂。

沒落與重建
光復後書院因疏於管理,日漸殘破沒落。民國六十四年的一場大火,幾令書院成斷垣殘壁。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一把火重新燃起了鹿港人對書院的重視,政府亦撥款重建,始恢復舊貌。


文開書院

 文祠      

簡介
嘉慶十一年建,為涵蓋文廟武廟、文開書院三座之建築,一 字橫排,文武並肩,全台少見。

創建
文祠是在清嘉慶十一年(西元1806年),由當時的鹿港同知薛志亮率同鹿港士紳陳士陶所集資興建的。

功能
文祠除一般民眾祭祀外,兼是學子讀書的地方,詩人文士亦常聚於此處談文論詩。鹿港最早的詩社「拔社」,就是設在這裡,因此可說是鹿港詩學的發源地。此外,凡應試及第,亦必到此敬謁,可說是讀書人的精神信仰中心。

必也正名乎─文祠與文廟
一般人往往會把文祠與文廟二者混為一談,其實二者之間有頗大的差別。「文廟」是官設的孔廟,必須是縣治﹝即今之縣轄市,如彰化市﹞以上的地方才可設立,因此彰化市便有官設的孔廟。然而鹿港並非縣治所在,因此只許設立民間性質的文祠。文廟奉祀的是至聖先師孔子,而文祠奉祀的則是儒教中的文學之神:文昌、文衡、大魁、朱子、孚佑五位帝君。

名家書法
文祠入口兩側的壁上,有不少鹿港近代名家的書法作品,如歐陽錦華、施人豪等。蒼勁雄豪,值得遊客細覽。


文祠

 武廟      

簡介
嘉慶十七年建,奉祀關聖帝君,神像有關公、周倉、關平為昔時福建名師所雕,神情威嚴,栩栩如生。院落的左右廂房之前各有涼亭一座,為一特別之建築。

創建
武廟是在嘉慶十六年的時候,由鹿港士紳蘇雲從所發起創建的。

奉祀
武廟內奉祀的是關聖帝君,即是民間所謂的關公。關公在各教中皆佔有一席之地,儒教尊為「文衡帝君」,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佛教尊為「蓋天古佛」。此外,民間亦傳說其擅於算術,並發明了簿計法,兼其人守信用、講義氣,故商人尊之為「武財神」。軍警人員則以其忠義亮節,尊之為「武聖」。此外左右兩側另有關羽的兩位部下─關平及周倉。

蓬萊第一泉﹝虎井﹞
武廟和文祠之間有一口虎井,昔時井水甘甜,為泡茶的甘泉,號為蓬萊第一泉。


武廟

 十宜樓      
位置
位於金盛巷內,遊客可從彰化銀行旁進入新盛街,行約五十公尺可見左側有一小巷,進入小巷後再行約五十公尺,抬頭即可見一紅磚綠瓦的「跑馬廊」橫空而立,其兩側相連之樓房,即是十宜樓。

簡介
為一跑馬樓,是騷人墨客夜宴吟詩論對的聚會所。

溯源
早年鹿港文風鼎盛,一些風雅之文人墨客往往相邀清夜吟詠,或煮談闊談,或品茗對月。相傳此十宜樓之主人即一位十分好客之雅士,為使客人可在高處倚欄望月,故於相連的兩樓間建一跑馬廊,以供清客憑欄望月。

一、當時有十位飽學多聞的的文士在此聚會。
二、指斯地「宜琴、宜棋、宜詩、宜酒、宜畫、宜花、宜月、宜博、宜煙、
宜茶」十宜,故名十宜樓。
三、跑馬廊和金盛巷交叉成十字,故曰十宜樓。

銃櫃
銃櫃又稱鎗櫃、鎗樓,為一類似碉堡的建築物,其前、左、右各有一「銃眼」。人置身其中,可居高臨下,以監視外面的動靜。早期鹿港生活富裕,易成匪寇盜賊覬覦的目標,設置銃櫃正可保障自身及家人之安全。


十宜樓

 九曲巷      

九曲巷的起源
由於鹿港是以商業起家的,而商業往往靠船隻往來載運貨物流通,因此重要的商業據點勢必沿海岸與河口築立。然而由於毫無遮蔽,凜洌的海風往往長驅直入,造成居民與行人的諸多不便。尤其每年中秋過後所謂的「九降風」(即東北季風),更是造成一片黃土飛揚。於是在巷道的設計上,便採取彎曲多折的方式,以阻絕強風的侵入。如此一來,其巷道口便不似一般的巷道採十字交叉,而是採T型的交叉;而巷內道路則是彎曲迂迴的線條,而不似一般巷道的以直線前進。

獨特的空間藝術與生活
舊時在九曲巷的頭尾,往往設有一座隘門,如此一來,便形成一封閉的區域。一方面可以防止外患的入侵,一方面亦成為左鄰右舍往來交談及孩童嬉戲玩耍的最佳空間。且因阻絕了強風,即便是寒冬,巷內亦溫暖的如同陽春,形成一種特殊的生活空間。

九曲巷的代言人--金盛巷
其實大部分的鹿港的老街中的巷道多可稱為「九曲巷」,此原是鹿港巷道的一大特色。然其中以「金盛巷」在「九曲」方面的特色表現的最明顯,同時也保存的最為完整,因此談到鹿港的九曲巷時,往往以「金盛巷」作為代表。至於「金盛巷」的名稱,則相傳是「金盛船頭行」位於此巷內而得名。


九曲巷

本站聲明:本網站上所刊登之業者圖片及文字皆為業者自行上傳,本站不負任何責任,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
QK休閒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4 QK Network Leisure All Rights Reserved
傳真:04-735-8949    EMail:Service@Qk.to   隱私權   FB粉絲團粉絲團   Google+   聯絡我們
瀏覽頁次(本日:1009/5772 次  ,  昨日:8418/42943 次)
頁面生成時間:0.0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