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保健 什麼是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痛是一個很常見的名稱,用來描述一種神經痛的方式,不是指一個特定的病。通常發生於椎間盤突出壓迫腰椎神經引起的痛或是因脊椎管或椎間孔狹窄,對脊髓神經或供應神經之血管造成壓力,導致神經根缺血所產生的臨床表現。 症狀: 坐骨神經痛的方式有一定的特色: 從後背部沿著臀部,再順著大腿的 後側到小腿的側面或腿肚,好像是順著一條神經的走向痛下來的。如只有背痛,沒有延伸到腳,只能算是下背痛。早期會覺得背部酸痛,無法直立。接著隨著坐骨神經的逐漸受擠壓,疼痛會延著大腿背面向下延伸,直達腳板。這種疼痛更加重時會造成『間歇性神經性跛行』,其典型的症狀為病人行走一段距離便需要蹲下或坐下來休息,經幾分鐘後才能再走。隨著坐骨神經的壓迫程度加重,病人會出現腳部麻木及肌肉萎縮等症狀。病人無法正常彎腰,坐姿或打噴嚏、咳嗽常加重症狀。臨床檢查發現相對的神經根所支配的肌力變差、感覺變鈍、反射失常。難以忍受的酸麻痛苦,有 常常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起居, 病因: 壓迫神經根的原因很多,腰椎間盤突出及腰椎狹窄造成者佔大多數。 治療方法服止痛藥 | 如Ibuprofen。 | 減輕負擔 | 身體的活動應有節制,避免久站、久舉或久坐。用心注意疼痛的感覺。 | 起來活動 | 不要臥床超過一星期。 | 坐姿要正確 | 身體重量應放在臀部,而不是在尾椎上。【亦可使用較合適之靠墊】 | 注意休息 | 工作時坐不要超過40分鐘,就應該起來走動走動。 | 讓腳舉高休息 | 試著減少腰椎的壓力。建議將小腿放在椅子或較低的桌子上,身體躺在地板上,膝蓋和臀部應該保持約90度的彎曲角度。 | 放鬆骨盆 | 讓骨盆慢慢傾斜,緩緩移動腰椎,可以增加這部位的血液循環。坐骨神經痛突然暴發時,建議做以下動作,每小時5~6次。 躺臥在地板上,膝蓋彎曲,腳放地板上,將骨盆傾斜,背保持平直,然後舉起,保持五秒鐘後放鬆。 | 瑜珈 | - 背躺下,小腿放在椅子的座位上,臀部和膝蓋保持90度角。 手臂交叉並將手放在肩膀(不是脖子)上。
- 吸氣,然後開始長而緩慢的呼氣。呼氣時臀部傾斜,將腹部放平,讓下背移至地板上。
- 舉起雙肩離地約15~25cm,放低右肩直到碰到地板,然後再舉回來。
- 將下半身放回地板上同時吸氣。
- 重復再做一次,這次是放下舉起左肩。
- 左右各做5~6次。
- 背躺下,放一卷起的毛巾在脖子下,以及折起的毛巾墊在頭下。
- 手肩放兩側,手掌朝上。
- 兩膝彎曲,呼氣時將雙膝拉向胸部。
- 吸氣時,慢慢的地放下一邊的膝蓋,休息5~6秒鐘。
- 呼氣時將膝蓋舉回。
- 換邊做。
- 重復整的步驟3~5次。
* 這動作不適合懷孕四個月以上的婦女。
| 伸展梨狀肌 | 梨狀肌是從尾椎(脊椎的最末第五節骨骼)的一側,延伸到大腿骨上方和臀部的關節處, 而坐骨神經正好從此路徑通過。 - 坐在折疊好的毛毯角落上,約10~15cm高,膝蓋彎曲,雙腳平放在地板上。
- 右腳滑到左膝下方,然後放在左臀部下。
- 左腳舉放到右大腿外側,這時應該會感覺到體重均勻分到兩側坐骨上。
- 慢慢提起胸骨,讓脊椎慢慢向上伸展,雙手握著左膝,保持身體穩定平衡。
- 左右兩側各重復2~4次。
- 剛開始可以保持姿勢約20分鐘,慢慢增加到數分鐘。此後慢慢練習減低毛毯高度,直到不用坐在毛毯上,而是直接坐在地板上也能完成這些動作。
- 使用拉筋版
| 不要翹腳 | 翹二郎腿意味是以一側的屁股坐著,表示對身體的一側施壓很打大。最好不要翹腳,如果非翹不可,經常換換邊。 | 丟掉你的皮夾 | 男性常因為坐在皮夾上而引發坐骨神經痛。 | 調整開車座位 | 大部份人開車時,座椅都調得太後面,造成背部很大的壓力。當握住方向盤時, 雙手關節應仍能保持彎曲,臀部應保持90度左右,背部應該舒服的直立,不要讓脊柱彎曲。【長途開車旅行時亦可使用較合適之靠墊】 |
正確的動作: 要撿地上的東西時,最好雙腳一高一低蹲下身去;要從地上搬起重物也用相同的動作,並將重物盡量靠近身體,再站起來,可以讓腿分攤腰部的施力。 正確的動作: 搬重物時,盡量讓重物靠近自己,如此不但搬運比較輕鬆,而且比較 不會傷到腰椎。 到底怎麼要「坐」才是最正確的? 1. 頭部、頸部不要往前傾。 2. 椅子的高度要能讓膝蓋呈90度彎曲。 3. 手肘關節呈90度彎曲就可以輕鬆地使用鍵盤。 4. 椅子如果能有手把是最好的,可以讓手肘輕靠著。 5. 臀部也是呈大約90度彎曲,椅子的靠背底部最好 稍微前凸, 用以支撐腰椎。 坐姿也牽涉到椅子的適合度,如果椅子太高,要看桌上的東西或是鍵盤,頭勢必要往前傾,於是頸部就必須出力;如果椅子太低,同樣會對頸椎、腰椎造成負擔。因此,施世亮醫師表示,正確的坐姿還要配合合適的桌椅,在坐著的時候,椅子的高度要能讓膝蓋呈90度彎曲,而鍵盤的位置也要讓手肘關節呈90度彎曲就可以輕鬆地打字,身體不必過度的伸展或彎曲,保持頸椎、胸椎及腰椎正常的曲線才是最重要的。看螢幕或寫字時,頭盡量不要往前傾,而是讓眼睛的視線往下看,但是如果你不可避免的必須往前傾,也要記得以手臂支撐,以免肌肉過於緊繃。 若是長時間座久坐或長時間開車時建議使用真正適合自己且能讓腰部玩圈稱之靠墊 腰部疼痛時常使用之復健儀器介紹 熱療:使局部的肌肉因熱的效果使肌肉放鬆幫助血液循環,醫院中最常使用的是水煮是熱敷包,缺點是加熱及保存不易。建議愛家可使用電熱毯、或濕熱墊…等 電療:有止痛,降低肌肉僵硬度等效用。醫院中最常使用的儀器是中頻干擾波及低週波…等。建議在家可使用低週波治療器,它具有體積小、操作簡便、價格較低等優點。 在台灣,常見的坐骨神經痛的非手術療法包括:吃藥(中藥或西藥)、針劑注射、復健治療(包括局部熱療、、腰部牽引、運動治療、姿態教育)、針灸、推拿、拔罐、徒手整背、按摩等。各種療法都有其優劣點,效果因人而異。處理坐骨神經痛除了靠醫師外,病人本身的配合也很重要。例如:站姿、坐姿、睡姿、搬東西的姿勢都要從日常生活中養成正確的習慣。另外,增強腹肌及背肌肌力的運動也需持之以恆。「預防勝於治療」,有了正確的姿態及強有力的腹、背肌,是預防再發最有效的利器。很多患者以為止痛藥吃多了會產生副作用,因此經常忍著痛、不吃藥。但是研究人員建議,臥床休息固然有效,但是在床上躺得太久,也會躺出血液循環不良、便秘的副作用。依照醫師囑咐,按時吃藥、保持正確坐臥姿勢、不拿重物,才能夠有效紓解坐骨神經痛的痛苦。如果您懷疑自己是坐骨神經痛,請直接到醫院求診。 【※】若希望得到更多相關資訊及產品用途之介紹歡迎mail至lothj2@hotmail.com 信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