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噗噗……」機車在學校籃球場外停了下來,阿祥下了車跟阿嬤說拜拜。天很藍,阿祥的球伴已在場上廝殺起來,阿祥轉身再看著阿嬤離去的身影,忍住不掉淚,他慢慢走向球場,走到屬於他的青春。


阿祥感覺到阿嬤年紀大了,七十多歲的老人家背駝了、瘦得只剩皮包骨,還常常聽到阿嬤說腳啊腰啊會酸痛。今年三月,阿公去世了,阿嬤更是傷心,一下子人就老得更快了。


阿嬤說阿公一生歹命,生前沒有過一天好日子,一直被錢追著跑,病痛不斷,死後要消除業障必須請民間師父協助誦經超渡,並依澎湖在地習俗處理後事,才能驅除病痛,否則會將病痛帶去陰間;因此雖然家裡很窮,阿嬤還是去借錢很用心的辦理阿公的喪禮,「這樣我才會安心!」阿嬤跟阿祥姐弟解釋。


母親離家  父親車禍喪生 


阿祥(為顧及當事人隱私,本文皆採化名)的媽媽因為懷了孕跟阿祥的爸爸成婚,很快生下阿祥的姐姐小鳳,一年後又早產生下阿祥。阿祥的爸爸當臨時工收入不穩定,媽媽在他二歲時決定離開夫家,到台灣工作補貼家用,沒想到後來就再也沒有回來,並且執意跟阿祥爸爸離婚。


阿祥的爸爸到處當臨時工,阿祥跟姐姐小鳳從小就是阿嬤和阿公拉拔長大。幾年前阿祥爸爸因車禍喪生,小鳳和阿祥從此依靠著阿公、阿嬤過日。


「阮不是好命人,孫仔們既然跟我們『出世』,隨便有通喫穿就好……」阿祥阿嬤很認命的用台語說。媳婦跑了、兒子意外死亡、老伴也早她撒手,命運既然這樣安排,她也不會逃避,做多少算多少,只要她有一口飯吃,就分一口給孫子吃,她就像是澎湖的天人菊一般,在貧瘠的土地上綻放一生的生命。


祖孫相依為命 隔代教養


阿祥姐弟跟著阿公、阿嬤過著清苦的日子,媽媽跟爸爸離婚後另組家庭,像失去了線的風箏不再關心他們,「媽媽」在阿祥心目中只剩下模糊的印象,甚至他已完全不記得媽媽的長相了。


阿祥阿嬤眼看兩個孫子沒有爸爸,又擔心自己身體不好,一度希望孩子的媽可以照顧他們,但媳婦卻早已吃了秤陀鐵了心,後來甚至換了電話號碼,斷了音訊,這一回讓阿嬤真的死了心,而孫女小鳳更是傷心得不再稱呼母親為「媽媽」,而是直呼「X小姐」。


「常常有朋友來,見孫仔們沒有爸媽可憐,會給我們衣服或給吃的。」阿祥家是三級貧戶,加上阿嬤老人年金和家扶中心補助,一個月約有一萬元的補貼,住在自己所擁有的鐵皮屋,生活雖然窮苦,但總有些好心的人來幫助她們,阿嬤很感恩。


但阿嬤很擔心小鳳和阿祥的教育問題,她擔心孫子學壞,很注意他們的交友狀況,也不讓他們隨便到朋友家去。「我做阿嬤責任很重,孫仔沒有爸媽,我要用心顧他們,甭通讓他們做壞,不行結黨。」阿嬤說:「還好兩個孩子都很乖巧,要不然我就要哭死囉!」


阿祥曾是過動兒  現為籃球好手


小鳳現在念國一,阿祥念小六,課業都屬中等,不識字的阿嬤很擔心自己沒辦法教孩子功課,因此雖然窮苦,還是咬著牙將孩子送到安親班補習,阿嬤認為只有受教育才能脫離貧窮,所以就算生活再困難,也要花錢讓他們去補習,所幸在安親班老師認真的教導下,兩個孩子的成績都有穩定地成長。


小鳳一直是乖巧的女孩,很少讓阿嬤擔心。阿祥就不一樣了,除了從小是早產生很難照顧外,四年前,曾被老師發覺時常有握拳、咬指甲等異狀,也常干擾上課秩序;後來經醫生判定為過動兒,目前服藥治療已經兩年多了,症狀已經穩定控制,阿祥自己也能察覺自己的病情,也會自我控制。


現在的阿祥成為了運動好手,還加入籃球校隊,每逢假日就要去練球,由阿嬤騎機車接送,前幾天籃球隊比賽得了第二名,阿祥興奮得告訴阿嬤,看著孫子能健康地成長,阿嬤覺得辛苦有代價。


阿公病逝  積欠喪葬費用


祖孫的生活原本就清苦,阿公死後,經濟狀況雪上加霜,積欠的喪葬費變成一塊沈重的大石頭,壓在阿嬤的心上。阿嬤的幾個子女在外地生活,只有當警察的次子生活稍穩定,其他兒女境況也不好,只能精神上支持阿嬤。


智邦公益館社工人員評估,小鳳一家為隔代教養家庭,祖孫相依為命,情感融洽。但家庭成員中非老即幼,經濟無法獨立,全賴外界補助款生活,親友也無法提供實質援助,目前政府及民間資源勉強能維持家中基本生活和姐弟的教育需求,阿公去世的喪葬欠款,對他們的經濟確實造成負擔,智邦公益館上網募集阿祥阿公的喪葬欠款約80,000元,希望大家能幫助他們清償負債,減輕經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