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景點最新優惠影音相簿特約購物問答評鑑討論登入註冊業者首頁
简体
手機版beta
位置:首頁 > 台北市 > 中山 >
Facebook Plurk
上樺旅棧
簡  介
住房介紹
環境設施
附近景點
交通指南
連鎖分館
精選相簿
附近景點:
 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位於中山北路三段,於1983年正式開館,佔地約有6200坪,是許多愛好藝文活動者最佳的充電殿堂,它融合了傳統四合院格局及現代感之立體造型,該館本身即是一座巨大宏偉的立體藝術品,館前廣場常展示名家雕塑作品。

臺北市立美術館以推廣展覽現代藝術為主,分為六層,是國內第一座以推廣和展覽現代藝術為主的展覽館,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現代美術館。館內寬敞明亮內部有展覽室、視聽室、圖書館、美術教室等設施,除經常展示國內外藝品,並定期舉辦各項專題展覽,具有學術研究和社會教育的功能。頗能表達中華文化精神及創新的獨特風格。為提供藝文資訊,視聽欣賞及休閒聯誼的場所,也提昇了市民欣賞美術的內涵素養。

假日也提供空間,舉辦假日廣場活動,像是適合學生家長參加的親子創作蓋印版畫活動,另外還邀民眾進入美術館參觀,以影片配合導覽方式的「市民美術營」以及藝術影片欣賞等,也能讓藝術愛好者足以飽覽一番,提升對美術藝術的認識

臺北市立美術館

 中山美術公園      
台北中山美術公園-國內首座美術公園

中山美術公園所在地係原屬軍方之「圓明園」、「彩虹賓館」舊址,之前未開闢前,綠樹濃密,難以一窺其全貌。後為配台北市立美術館的設立,將其開闢成寬闊、細緻,且富含藝術氣息的景觀公園。於民國八十七年正式啟用,為全台灣第一座美術公園,園區面積約10.5公頃,相當廣闊,是都會人另一處休閒至寶,一大片綠地林蔭!
台北中山美術公園-戶外美術景觀特色

中山美術公園配合緊臨一旁的美術館展館功能,特別將都會生活與藝術展示規劃融入園區的各景觀建設內。景觀特色以戶外美術為主,將園區分設為戶外劇場、精緻花園展示區、水景藝術展示區、浮面藝術展示區、地景雕塑區、陳靖娟雕像與多功能草坪等區。戶外劇場是一向外逐漸高起斜坡式的圓形狀精緻草皮,其間穿插數個由內而外的水泥地同心圓,劇場上方有一座藍色亭台,周圍佈有流水簾幕,日落後配合園區內的各式燈光,呈現另一番夜間室外立體藝術氛圍。園區內有巨型雕刻品的陳設,緣道則是一段腳底下的藝術造景,每一區皆各有其特色,而且隨著晴雨、晝夜、寒暑不同時間上的造訪,都能意外獲得不同藝術氣息的感受。
台北中山美術公園-自然的知性與藝術

台北中山美術公園位於中山區,本區「綠意」高居全市之冠,大大小小的公園數十座。在中山北路、新生北路、民族東路和基隆河所圍成的地帶就是中山美術公園的區域,公園的東西邊分別為一號、三號、四號公園。想要在一片綠意中呈現異軍突起之勢,中山美術公園結合知性與藝術的綠化風格自然加分很多,最幸福的當然是台北市民,又多了一處日常生活休憩與交誼的戶外空間選擇。利用週休二日除了美術館、美術公園外,附近可供順便遊玩的景點甚多,如台北故事館、孔廟、兒童育樂中心、士林觀光夜市等。當然最重要的是想要持續擁有這份綠的幸福,參觀遊玩時務必遵守不破壞、不髒亂,讓我們共同維護環境整潔,讓每一處公園都成為自己家中美麗的後花園吧!

  

中山美術公園

 國父史蹟紀念館(逸仙公園)      
國父史蹟紀念館位於中山北路與北平西路交叉口附近,台北車站後方,其四周庭園定名為『逸仙公園』;國父史蹟紀念館館內陳設仿造當年國父居住時的模樣,除了以圖畫及照片介紹孫中山先生在台灣的活動,國父當年用過的茶几、手稿、史料與照片等文物,其中甚至遠從舊金山蒐集國父使用的辦公桌椅;逸仙公園種植了松、竹、梅,池塘、迴廊、曲橋以及草皮,櫻花以及杜鵑花也競相開放,富有十足的中國庭園風味。

國父史蹟紀念館的歷史

國父史蹟紀念館的前身為西元1900年日本人經營的旅館『梅屋敷』,國父孫中山先生四次來台中的第二次,就是下榻於梅屋敷,國父也為旅館主人大和宗吉親書『博愛』、其弟藤井親書『同仁』,相當具有紀念價值;西元1946年國民政府將此地改建為國父史蹟紀念館,至1983年為了配合政府鐵路地下化工程,,隧道東線頂端部分恰巧經過國父史蹟紀念館,因此國父史蹟紀念館就向北搬移50公尺坐落於現址;由於國父史蹟紀念館深具歷史價值意義,政府除了決議將其公園以原址原貌重建於北方50公尺外,也決定採用整舊如舊方式重建,1986年新址開始重建並於1987年完成庭園工程。

國父史蹟紀念館的建築風格

國父史蹟紀念館(逸仙公園)是傳統日式木造建築,一棟約47坪的長方形建築物,屋頂覆蓋著老式暗黑色理想瓦,屋簷與擋雨板緊密結合,典雅樸實的風情搭配四周的矮梅幽靜清雅;國父史蹟紀念館的大門則是屬於中式牌樓,正門匾額是先總統蔣公親題的『博愛』字畫,房中擺有木質方桌和坐墊,更是仿造1913年孫中山先生第二次來台時下榻梅屋敷的樣式;在中國國民黨建黨60年時,先總統蔣公令於館內建碑紀念,並親題『匡復中華的起點,重建民國的基地』碑文意義深大。


現在的國父史蹟紀念館

國父史蹟紀念館(逸仙公園)雖然在民國79年時重新設計過,而昔日的會議室也改為展覽室,不過仍保有當時之情景;國父史蹟紀念館館外的碑亭、小橋、流水等庭園造景,先人的努力及成就下,造就了現在的今與新,實為發思古之幽情,讓台北市民能在車水馬龍的市區中,尋訪另一個幽境。

國父史蹟紀念館(逸仙公園)

 行天宮      
行天宮簡介

行天宮位於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和松江路口,又稱恩主公廟、恩主公或恩主宮,行天宮主祀關公,是一座台灣傳統民間信仰廟宇,除了台北本宮外,在西元1956年,黃欉分別在北投 (平埔族嗄嘮別舊址)、三峽兩地整建主祀關公的寺廟,即為行天宮分宮、併稱「行天三宮」;行天宮發展至今,除了是當地重要的民間信仰外,也是全台各地信徒的景仰所在,行天宮已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中心。
歷史發展

行天宮的歷史發展可追溯至大約在西元1949年,位於新北市樹林鎮的煤礦商人黃欉(行天宮敬稱「玄空師父」),在台北市九台街(林森北路民權東路口附近)建立了關帝廟行天宮(原為慶善堂),至1960年代初開始有了將原本的關帝廟行天宮擴建的計畫,但在政府推動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時,此地改劃為國民中學預定用地,歷經交涉後,台北市政府以?公圳末梢支流、沼澤的公有地交換,黃欉便請擁有豐富建廟經驗的廖石成設計、施工,終於在1968年行天宮順利落成;1949年黃欉在三峽建立關帝廟行修宮,但由於香客日益龐大,因此不得不將廟舍牽至今日北投行天宮所在地,三殿式的大廟格局讓北投行天宮更為氣派;1962年黃欉自建白雞行修宮,至1965年落成,形成台北行天宮、北投行天宮和白雞行修宮行天三宮的系統。
宗教特色

行天宮供祀五恩主,正殿主祀關公(關聖帝君),佛教稱迦藍菩薩、道教稱協天大帝,另外還有呂洞賓(孚佑帝君、呂恩主)、張單(灶神、張恩主)、王善(王恩主)和岳飛(岳恩主);行天宮大殿左右側殿旁祀關雲長義子關平和麾下大將周倉,以及道教三清、佛祖、孔子和三教其他神明;台北行天宮的民俗習慣和其他廟宇有些許不同,例如不燒金紙、不拜牲禮以及以添油箱代替拜斗科儀。
建築之美

行天宮是由玄空大師構思,並委請多位工匠施工而成,氣宇非凡的宮廟式建築,透過比例精美的設計,展現了祥和、寧靜的氛圍,讓參拜信眾在此處,身心靈感受到的是一片平和、自在。

行天宮地下道

行天宮商場即行天宮地下道,從民權松江路口四個角落入口進入,亦可稱為算命街,與龍山寺地下街合稱為「台北市兩大命理區」,佔地約為88平方公尺,共有22家攤位以香燭、水果、算命等攤位為主,於西元1985年營業,每天約從上午8點至晚上9點,除了是台灣當地民眾看相、問事、占卜的好去處,也是國外旅客特別是日籍旅客喜愛造訪的旅遊勝地,讓來到行天宮旅遊的民眾能順道至行天宮商場(行天宮地下街)體驗台灣獨特的民俗風情。

行天宮

 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坐落於士林區中山北路5段與福林路口東南側。原來是園藝管理所(前身為士林園藝實驗分所)的一部份,在國民政府遷台後,1950年時,先總統蔣中正先生的官邸便設於此,從此士林官邸便成為台北市民眼中神聖神秘且不可親近的禁地。在經過46年的嚴密護衛,民主的潮流使士林官邸在1996年正式開放,成為遊客們在假日時的另一去處。官邸由外而內分為外花園、內花園、正房;外花園中有溫室盆栽區(栽培蘭花為主),而旁邊的玫瑰園區(栽培玫瑰為主)也是花團錦簇,玫瑰園盛開的時期是在3月到5月,是蔣夫人最愛的玫瑰花園。官邸內處處鳥語花香,景觀清幽雅靜。

凱歌堂在過去蔣總統及夫人作禮拜的地方,蔣家後代均是在此完成婚禮及受洗。堂內陳設其實相當簡單,中式太師椅及水晶吊燈,仍可見一處莊嚴肅穆的禮拜聖堂。新蘭亭是一處中國式的四角亭,上有于右任親筆題之「新蘭亭」三字。此亭建於民國39年,是每年為蔣總統作壽設堂之地點,故又名「壽亭」。慈雲亭為二層樓式的方形涼亭,可眺望士林,陽明山一帶的景色。

士林官邸

 士林夜市      
士林夜市為台北市最具規模的夜市之一,以陽明戲院及慈誠宮為中心,包含了文林路、大東路、大南路等熱鬧街市集結而成,其中士林市場早在民國前二年即已興建,以各種傳統小吃聞名國內外,許多觀光客皆慕名而來,像是大餅包小餅、石頭火鍋或是士林大香腸等,更是已經成為美食地標,無人不曉。

由於夜市鄰近許多學區,故以學生為主要的消費族群,價格也比一般商店便宜許多,例如家具、衣飾、相片沖印店或寵物用品等,都有其集散的區域,『情人巷』中的精品店與冰店,更是吸引了不少當地學子以外的顧客前往。

士林夜市所含範圍極廣,在曲折巷弄內行走,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週末假日時前往,更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洩不通,常見一家大小提著大包小包剛採買的日用品,嘴裡還塞著美味小吃,滿足之情溢於言表。

士林夜市

本站聲明:本網站上所刊登之業者圖片及文字皆為業者自行上傳,本站不負任何責任,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
QK休閒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4 QK Network Leisure All Rights Reserved
傳真:04-735-8949    EMail:Service@Qk.to   隱私權   FB粉絲團粉絲團   Google+   聯絡我們
瀏覽頁次(本日:4829/27918 次  ,  昨日:8885/37408 次)
頁面生成時間:0.0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