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竹漁港(南寮漁港) |
 |
 |
|
新竹漁港(南寮漁港)
新竹漁港位於新竹市西北郊海濱,建於民國70年,當時是為了西部作業而興建;然而隨著魚源的枯竭,原為漁民謀生興建的漁港,轉而成為休閒為主的港口。
新竹近海魚群豐富,四季不同,夏季以拖網捕什魚,用焚寄網捕小卷;秋冬時以流刺網捕土托魚為大宗;冬季也使用流刺網捕烏魚。
新竹漁港已成為釣魚發燒友的天堂,週末假日處處可見釣友佔據有利地盤,希望會有斬獲釣得大魚。93年起市府大力開發沿海十七公里觀光帶,新竹漁港不斷擴充休閒設施,娛樂漁業漁船碼頭、變更港區範圍釋出商業用地等等,發展前瞻可觀。
開車:自新竹交流道下高速公路,由光復路往市區方向前行,接東大路續行至南寮,在南寮派出所前遇岔路,取中間道路往南寮漁港方向,續行約1.3公里即抵。
步行:可搭15路公車在漁港下車。
|
|
|
|
|
海天一線景觀區 |
 |
 |
|
海天一線景觀區
海天一線看海區與看海公園原為垃圾填起之高地,並作為垃圾焚化後灰燼堆置場。九十二年底其原先堆置之灰燼已全部搬離完畢,市府於九十三年八月完成該處景觀改造,為新竹市沿海增添一處新的景點。
海天一線看海區地處高出海平面約20公尺,擁有良好之眺望海景條件,並可以欣賞到貝聿銘建築師所設計之擁有新竹市傳統產業玻璃特色為外牆之環保局辦公大樓。
海天一線看海區與看海公園不同處,在於該景點有著不同坡度及高度之草坪,並規劃了許多不同主題的廣場,以使其休憩功能與看海公園區隔。該處讓人想安躺欣賞海景的草坪及饒負趣味之廣場,傍晚時分,皆吸引大批遊客在此欣賞海景而流連忘返。
開車:
(1)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
‧新竹交流道→光復路→東大路→新竹漁港
(2)國道三號(第二高速公路)
‧竹林交流道(往芎林方向)→台68線東西向快速道路→西濱快速道路→於東大路右轉→新竹漁港
‧茄苳交流道(往新竹方向)→茄苳景觀大道→牛埔東路→牛埔路→經國路→東大路→新竹漁港
‧香山交流道(往新竹方向)→西濱快速道路→至東大路左轉→新竹漁港
搭車:
於臺鐵新竹站下車後,轉搭新竹客運15路公車至漁港終點站即達,公車票價15元。
|
|
|
|
|
新竹都城隍廟 |
 |
 |
|
城隍為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因此城隍廟的佈置猶如古代的衙門。列屬三級古蹟的新竹都城隍廟,創建於清乾隆13(1748)年,其廟宇規模在當時是全台之最,廟埕的市集小吃攤,成為新竹特色之一。
據史載,光緒17(1891)年,全台官民在此舉辦護國祐民怯除災厄祈禱醮法會,晉封為新竹都城隍,為台澎地區唯一的省級城隍廟,又因顯靈禦匪有功,光緒皇帝頒賜「金門保障」匾額,其後陸續獲歷代皇帝封贈,成為全台官位最高的城隍爺。
城隍廟歷經多次翻修,現今廟貌重修於民國13年,殿宇雄偉,雕刻瑰麗,以三川殿及三疊式屋頂最具特色,廟內文武判官范、謝將軍及四捕快之雕琢精緻傳神。而懸掛在屋樑上的大鐵算盤,據說是城隍用來計算人世罪惡的,所以兩旁的對聯寫著「世事何須多計較,神天自有大乘除」。每至元宵,花燈、人群將廟宇妝點得熱鬧繽紛;每年中元節城隍出巡,更吸引各地信徒湧入。
搭車:搭乘火車於新竹火車站下車,於車站對面新竹客運總站,搭乘11、11甲、21路公車,於城隍廟下車。
開車:國道中山高速公路新竹交流道下→接光復路往車站方向行駛→轉東門街後直行至中山路即抵達。
步行:由迎曦門後方轉入東門街直走步行數分鐘可達。
|
|
|
|
|
北大教堂 |
 |
 |
|
位於北大路和中正路的天主教聖母聖心主教座堂,新竹市民慣稱「北大教堂」,建於西元一九五七年。聖堂建築宏偉,地點適中,是新竹市的重要地標。規劃北大教堂的費濟時神父,曾任大陸揚州教區主教,所以北大教堂與揚州教堂外形十分相似。
北大教堂在桃竹苗地區不但擁有五萬二千多名教徒,也是一萬多位外勞重要的禮拜教堂。新竹市為高科技重鎮,近年來陸續引進許多外勞,每逢假日北大教堂一早就會聚集大批外勞等著進入教堂,向新竹火車站方向移動,大批外勞從北大教堂一路散開,沿路開始逛街、購物享受他們的假日。這蔚為壯觀的景象也成為北大教堂特殊的街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