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頭山忠烈祠 |
 |
 |
|
全國保存最完整的仿唐式建築即今虎頭山忠烈祠所在,為日本人所建,完工於1938年(昭和13年),原奉祀日本 開國始祖天照大神。戰後,大人主張拆除,有人主張保留,幾經波折終於以忠烈祠的形式保存下來,是目前全台碩果僅存的仿唐建築,現主祀鄭成功,陪祀劉永福、丘逢甲等先烈,每年青年節有公開之祭祀活動。從神社可俯瞰整個桃園市,此處可說是風水地理的最好據點,其主要建築有古樸的山門、東沐、西淨兩棟小屋及正殿,以檜木原色呈現,更顯出莊嚴肅穆之氣氛,內庭有亭榭、水塢、櫻花密植,環境十分優美,在歷經多年後還能奇蹟式地保存下來,不能不說是桃園人的福氣。 |
|
|
|
|
桃園大廟(景福宮) |
 |
 |
|
全國最大的漳州移民信仰中心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漳州移民信仰中心,也是當年桃仔園古堡的中心地點,以中山路和中正路直交構成全台灣最完整的廟街,廟前的場埕,是過去市民看戲與活動的聚點。本宮被列為三級古蹟,是全台最大的開漳聖王廟,前後殿屋頂為「重簷歇山假四垂」,為全省廟宇所罕見。 |
|
|
|
|
虎頭山環保公園 |
 |
 |
|
座落位置:虎頭山環保公園原為本市舊垃圾掩埋場,88年封閉後市公所積極進行復育,目前已成為觀賞桃園市全景(夜景)之最佳地點。可搭乘桃園市免費市民公車【假日公園導覽路線】於【虎頭山公園】站下車。
面積: 2.5公頃
內部設施及特色: 園區內設有景觀涼亭,六座望眼鏡,大草坪體能設施,廁所及停車場等設施。 |
|
|
|
|
虎頭山 |
 |
 |
|
虎頭山林蔭小道
桃花源的綠色隧道虎頭山是桃園市民最喜歡去的大公園,每日清晨四、五點就有超過一兩萬的市民前來爬山、做晨操、或跳土風舞。目前真正屬於公園的面積僅十餘公傾,縣政府有意加強本公園的機能,使它成為桃園縣地標式的都會公園。位在大檜溪畔虎頭山入口前的這段小路,高大的路樹遮天,是桃園市少見的綠色隧道,目前有縣府正進行南崁溪綠化美化計畫,相信不久的將來,虎頭山能成一個有青山、有綠水的好所在。
菅芒滿秋山
最有個性的虎頭山風情深秋時節,在虎頭山的幾個山頭上,菅芒花正如火如茶地盛開著,形成菅芒花滿秋山的美麗奇景。在台灣北部有幾個著名的賞芒地帶,如大屯火山群、基隆火山群,而虎頭山則是最方便的賞芒地方。芒花為禾木科植物,每年十月中旬抽穗,十一月時盛開,開花時由紅轉白,最後變黃而枯萎;一般所見者為五節芒,河洛語則稱之為菅芒。虎山秋芒白浪滔滔,是本市少為人知的生態景觀,入秋時節,天高氣爽,是登山賞芒的最佳時機,也是桃花源最愉悅的闔家旅遊季節。
|
|
|
|
|
桃園光觀夜市 |
 |
 |
|
桃園觀光夜市簡介:
晚上無事,三五好友逛逛家裡附近的夜市,和老闆殺價,吃吃裡面的傳統小吃,是台灣許多民眾在晚上的消遣活動之一。桃園觀光夜市位於桃園市中正路旁,沿著中正一街、正康二街及北埔路圍成方形,自十多年前由中正路遷往現址以來,已成為桃園市民耳熟能詳的購物和小吃天堂,五百多處攤位及店家提供有食衣住行育樂等各式商品,每晚營業至隔日凌晨一時。
對大多數老桃園人而言,每逢入夜後,桃園市景宮(大廟)後方的中正路上,綿延二、三公里長的「中正路夜市」,沿途從百貨公司到小攤家,從吃的、喝的、玩的到用的商品都有,您將可發覺它琳瑯滿目,有地方小吃、民俗藝品、冷飲、熱食、糖果、茶具等,一應俱全,尤以傳統小吃最具知名度,有香腸攤、燒烤攤、鹽酥雞、蚵仔煎、大腸麵線、章魚燒、花枝羹、肉羹、藥燉排骨、肉圓、珍珠奶茶、烤玉米、貢丸湯、肉粽和擔仔麵等,沿著街道兩側吆喝聲,絡繹不絕。 在民國七十七、七十八年期間,市公所考量中正路位處交通要道,必須進行市容整頓及交通改善,才輔導數百個攤商,轉至現今中正路、北埔路的「觀光夜市」現址繼續營生。重新規畫的觀光夜市,規模雖不若以往大,但是經過公所的輔導和規畫,不論是商家的陳列和攤架、衛生等都改善不少,而且由攤家自行選出委員會自行管理,目前生意都十分穩定,亦成為桃園人的好去處。
|
|
|
|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
 |
|
於民國93年5月16日正式啟用,樓地板面積約470餘坪,軟硬體設備相當完善。現代化人文空間設計為最大特色,整體空間採透明落地玻璃窗區隔,熙攘的人車可清楚看到全館內貌,因位於文昌公園對面,市民在享受書香的同時,可遠眺公園美景,讓身心一起接受書香和大自然的洗滌。
|
|
|
|
|
|
|